第(1/3)页 扬州。 朱由校已是第二次来这里。 不过,因为海运的兴起,再加上两京铁路的开通,漕运的地位开始下降,所以扬州的经济地位也在渐渐下降,以致于他在江南的富庶程度,已远不及苏州、松江、南京等地。 但凭着京杭大运河带来的底蕴,他依旧是一块富贵之地。 朱由校这一次来扬州自然没再吃到闭门羹。 因为扬州的盐商已明显学乖了,不敢再企图阻止皇帝的南下。 他们现在都已知道,如今的大明皇帝是吃软不吃硬的,逼急了是敢掀桌子的。 所以,朱由校到扬州后倒也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城里城外微服闲逛起来,而不用像上次一样,要先宣示一下皇威,需要这里的人先重新知道大明说话算话的是皇帝才行。 朱由校现在正认真审视着他眼前的扬州城。 南来北往的行人,和那不紧不慢的步伐,且在商铺货架前挑挑拣拣的样子,让他觉得感到很满足。 铛铛! 铛铛! 铛铛! 尤其是,当朱由校闲逛到一学校附近时,在听到表示放学的敲铁声响起后,而有许多孩童撒开着脚丫子,背着书包向他跑来时。 “放学喽!” “放学喽!” ……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 孩童们的喊声让朱由校本能地笑了起来。 他如果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此时的扬州城应该是刚经历一场大屠杀不久。 八十万扬州人,无一幸免。 而不像现在,因为他的出现,这里的人依旧不识刀兵,以致于生活的依然静谧安宁。 连走路都是不急不缓,唯有调皮的孩童才会在放学疯狂地跑,笑声明亮地响彻在街巷间。 当然,更让朱由校欣悦的是,这些孩童开始会情不自禁地念出与数学有关的事物,而不只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类的声音。 朱由校由此知道自己推行的新式教育是真的下沉到了民间,已经在开始影响华夏的下一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