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商品现在的销路如何,各局各厂报上来的账目,查验没有,征讨罗刹国,有没有成功刺激经济,让各局各厂不用再减产?” 朱由校回京后没多久,就询问起了辅臣们关于大明帝国的经济状况。 能否让大明帝国渐渐突显的经济危机通过对外战争得到解决,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事。 至于大量出现的中产者,迫切希望朝廷在制度上改革的事,他这个皇帝还没心思去关心。 这些年来,随着朱由校年龄的增长,以及自身通过对中华之学问的学习加深后,他已对如何治理好眼下已步入另一种社会形态的大明帝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即位之初,他因为大明按原历史只有二十四年国运的危机,而敢放手一搏,不计后果地革新除弊。 但现在,对于改制,他已不再那么急切,甚至趋于迟缓。 以前保守的是官僚士大夫,激进的是天启这个少年帝王。 那时候的朱由校动辄就要掀桌子,以大不了造反重来的方式,逼着一帮子老臣要么变成他革新除弊路上的尸骸,要么成为他一手扶起来的新勋贵。 而现在保守的是他这个天子,激进的是不少官僚士大夫。 以前的大明社会参与政治的只有食利者。 现在的大明社会参与政治活动的除了食利者,更多的是普通百姓,这些百姓里有大量学生、大量商人、大量职工、大量不再为朝廷缴税的农民。 所以,如今的大明社会更复杂,中间阶层非常庞大,更像是一个橄榄型社会。 而且大都文化普及度高。 也就使得民间因为欲望的不满足而在政治上有激进要求的人特别多。 朱由校现在很信奉司马迁的一句话,即:“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