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北伐?我朱高煦坚决反对!-《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2/3)页

    下一刻鸣鞭声响起,百官顿时肃立,在礼乐声中鱼贯而入,进入了奉天正殿。

    待礼毕谢恩,朱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龙椅上面。

    奉天殿内,百官肃立。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站在太子爷身后,在他后边是老三朱高燧,与大侄儿朱瞻基。

    只不过太子与太孙都站在了文臣左侧,汉王与赵王却立在了武官右侧,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却恰恰代表着如今的朝堂局势。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成功登基称帝,永乐朝堂也因此出现了多个政治派系对垒,形成了一个微妙的政局。

    最敌对的派系,莫过于支持太子朱高炽的北方文官集团,与支持汉王朱高煦的靖难功臣集团,两大集团间产生了极大的对立。

    靖难之役中,燕王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将后勤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解决了朱棣的后顾之忧,成功赢得文官集团的认可支持,如黑衣宰相姚广孝,兵部尚书金忠等人。

    而燕王次子朱高煦随父征战,不但立下了显赫军功,还同靖难将领结下了深厚情谊,如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等靖难大将。

    男人四大铁,莫过于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一起嫖过娼。

    朱高煦与丘福等靖难将领一同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结下了深厚的同袍情谊,他们自然希望朱高煦能够被立为太子,如此军事勋贵集团可能获利更多。

    同样的道理,文官集团自然拥立长子朱高炽,所以双方势同水火。

    永乐二年,朱棣在朝廷中讨论立储君问题,正是丘福等武官大将纷纷上书请求立老二朱高煦为太子。

    甚至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下,朱棣对于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有所动摇。

    若非金忠、解缙、黄淮等朝臣极力劝说,只怕太子这个位置,还真没大胖胖什么事儿了。

    可惜,永乐七年,武班第一人丘福率军北伐鞑靼,帅千余人先行,因轻敌冒进,兵败被俘后遇害,连带着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等一批靖难名将尽皆战死。

    经过此事,靖难勋贵集团元气大伤,朱棣也不得不开始了亲征北伐之路。

    脑海中浮现出这些杂乱思绪,朱高煦更加坚定了前去云南就藩的决心。

    他已经没了与太子爷争锋的资本,继续滞留京师夺嫡,最后定然逃不过被做成瓦罐鸡烤肉的宿命。

    至少不管怎么着,监国这个烂摊子可不能接!

    龙椅上面,朱棣环顾满朝文武,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建文二年,自己在东昌之战时被围困,张玉与朱能杀入重围营救,最终朱能与自己突破重围,而张玉却因力竭而战死,时年五十八岁。

    永乐四年,朱能奉命征讨安南时,病逝于途中,时年仅仅三十七岁。

    永乐七年,丘福北征鞑靼却贪功冒进,致使一公四侯战死塞外,十万精骑全军覆没,时年六十七岁。

    自己麾下可独当一面的三位大将,不知不觉间就接连离开了人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