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独挡一面? 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合着你汉王爷眼中的青年才俊就是这副模样? 在工地上面吆五喝六脏话满天飞的这种? “汉王殿下,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太孙殿下乃是大明储君,日后的大明天子,怎么能整日与这些苦役匠人为伍……” “哈士奇,你又在说些什么屁话?” 朱高煦没好气地开了口,“与苦役匠人为伍怎么了?难道这些苦役这些匠人不是大明子民?” “再说了,当年太祖高皇帝做过和尚撞过钟,当过乞丐要过饭,真要谈什么出身地位他还比不过这些匠人呢!” 众人:“!!!” 你清高! 你了不起! 你揭你亲爷爷的老底! 咋滴生怕你们老朱家那点破事别人不知道是不是? “再者说来,当年太祖高皇帝教育诸王子弟,不也是让他们前往中都凤阳耕田种地,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吗?” “朱瞻基朱瞻壑这几个小崽子,虽然都有着几分小聪明,但是毕竟生在深宫之内、长于妇人之手,从未真正意义上做到与民同乐,更别提了解民间疾苦了。” “别看这两年的工地生涯是苦了点累了点,但是对这两个小崽子而言,这笔经历弥足珍贵,至少让他们亲自体会到了,大明底层百姓的真正生活!” 此话一出,杨士奇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汉王爷这话……好像不无道理。 当年太祖高皇帝对亲儿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时常派遣诸王前往“中都”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 懿文太子朱标同样如此,或者说太祖高皇帝对他的教育更为重视,时常命太子巡抚各地,了解民间疾苦。 “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俭,成为守成的好君主。” “这些小崽子生长富贵,习于安乐,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百姓衣食艰难,才能体察民情的好恶,才知风俗美恶,以及太祖创业之不易。” “哈士奇,这一点你难道不懂吗?” 朱高煦语气深沉地出言道,令杨士奇无言以对。 “汉王英明,臣受教了。” “嗯。” 汉王爷点了点头,实则心中有些诧异。 当初他随手把朱瞻基与朱瞻壑扔到了这工地上面,根本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要放任自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