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北虏之患!西北土豆战区!-《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1/3)页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正文第691章北虏之患!西北土豆战区!大宁总兵府。

    朱高煦与一众将领各自落座。

    “孤此次出巡,一为整饬边防,二则是重建北疆防线。”

    迎着诸将的目光,朱高煦直接道明了来意。

    大明立国初期,蒙古人退据漠北。

    对此,太祖高皇帝先后北征六次,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但始终没有能如愿,使蒙古臣服。

    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大明不得不由进攻策略转为全面防御布置,从洪武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明长城”。

    除此之外,朝廷还沿长城,先后设置辽东、大同、宣府、榆林、蓟州、太原、宁夏、甘肃、固原九个重镇,合称“九边”,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镇的来源。

    太祖高皇帝还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三个军事重镇,合称“西北三卫”。

    各边镇卫所驻扎重兵,而太祖朱元璋又分封诸王,让九个儿子亲自坐镇九边,号称九大"塞王”。

    太祖朱元璋将军权托付诸子,命令皇子出镇九边,这样就形成了洪武时期“塞王守边”的情形。

    九边塞王沿长城线立国,从东到西,从内到外连成一气,有效抵御了蒙古人的窥伺。

    然而太祖朱元璋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等他驾鹤西去之后,燕王朱棣会起兵靖难,以武力夺取了皇位。

    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老四即位后采用削藩政策,相继削废一些亲王为庶人,并削夺诸王护卫,另将一些亲王迁往内陆居住。

    如此一来,朝廷虽然完全削夺了诸王的兵权,实现了削藩的目的,但是由此产生了北部边防空虚的问题,使得明成祖只能迁都北京守边。

    以致于洪武年间的“塞王守边”,转变成永乐年间“天子守边”的局势。

    大宁卫内迁,就是最好的证明。

    甚至到了宣德年间,朱高煦的大侄儿作出了一个让大明王朝后悔两百年的决定——放弃开平卫,迁开平卫到独石堡。

    开平卫是北方边塞要地,乃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

    宣德五年六月,因为靴屡次进犯开平,朱瞻基下令将开平卫迁至独石堡,弃地三百余里。

    朱瞻基此次开平卫内迁,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北疆防线彻底土崩瓦解,辽东西部变成狭长的走廊,北方边防因此更加空虚,使得明朝天子变成真的守国门了,大明京师直接面临来自草原异族的威胁!

    宣德以后作为第二防线中心的宣府、大同,已变成处于最前线的军事要塞,北部边防步步内缩,洪武永乐对蒙古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已成强弩之末,朝廷对待草原蛮夷的态度也转攻为守。
    第(1/3)页